【经济管理系】铁路客运安全概论-教案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第一章 铁路旅客运输系统 课题 铁路旅客运输系统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9-11
2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了解铁路运输的特点和任务;
2.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要求;
3.了解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现状;
核心能力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要求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铁路运输的特点及任务,能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任务即安全到达,并能通过第一章的学习了解到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现状,明白我国铁路旅客运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需注意问题:
课外理论知识的补充需增多。
 
                 
 
 
教研室主任审签:                                 年   月   日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 介绍本门课的课程性质、开课目的及课堂要求、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
2、 了解旅客运输行业吗?
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基本要求吗?
3、 新课讲授
同学们,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交通运输的发展速度与其匹配,因为整个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都必须通过运输纽带才能有效完成。
交通运输系统按运输对象分为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两个子系统;按作用与运距(地域)分为干线运输、区域运输与城市交通三部分;按运载工具及方式分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和管道五个子系统,而现代化旅客运输系统,则主要由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种运输方式组成。
同学们,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耕地紧缺,人口及资源分布不平衡。而铁路旅客运输具有运量大、速度较高、安全性好、费用较低、能全天候服务等优点,铁路旅客运输在我国长途旅客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今天我们重点对铁路旅客运输进行了解并掌握客流分类的方法和现阶段旅客列车的种类。    
铁路旅客运输系统概述
第一节:铁路旅客运输的地位、任务与特点
一、 铁路旅客运输的地位
进入20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并逐步形成了以特大城市为轴心的城市群落和小时经济圈。城市群落及经济圈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市郊及城际客运交通需求的持续增长。
而由于公路运输的过度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能源浪费和交通事故三大公害,而轨道交通运输具有容量大、能耗低、占地相对较少、安全可靠性高、环保好的特点,在解决城际客流运输中具有明显的综合比较优势。所以在一些城市群落及经济圈中通过充分吸  取城市公交汽车运输班次密、方便、经济等特点,逐步采用铁路城际“公交化”的运输组织模式。这一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客流需求量较大、距离较短的城市之间建立高速度、高密度、小编组、乘降方便、安全可靠、立体衔接的交通运输模式,从而使得在这些地区的中短途运输中,铁路运输也具有较重要的地位。
例:据铁道部介绍,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运营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09年12月26日,世界上里程最长、运营时速350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又一里程碑。
2010年2月6日,世界上首条修建在大面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郑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中国西部结束了没有高速铁路的历史。2010年7月1日,世界上标准最高、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城际铁路——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已投入试运营和在建的城际高速还有:京沪客运专线(京沪高铁)、京港客运专线(京港高铁)、京哈客运专线、杭福深客运专线(东南沿海客运专线)、我们四川的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等。 
二、 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
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 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在旅行中的需要,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保证旅客的旅行舒适、愉快,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三、 铁路旅客运输基本要求
(1) 铁路旅客运输的主要对象是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及邮件。
【铁路通过售票工作,把旅客组织起来,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在旅行中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
(2) 旅客运输在时间上有较大的波动性。
【铁路的客运技术设备及客运能力应留有一定的后备,以适应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 、
(3) 客运车辆都是按铁路局固定配属给各客运车辆段的,以便于掌握客运车辆的运用及维修,确保客运车辆质量良好。
(4) 旅客列车车辆编组内容及编挂顺序都是根据需要要求编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变的。
【旅客列车按固定时刻表运行,旅客根据自己旅行需要选择乘车日期、车次、座别、到站、自行购票、托运行包、然后乘车到达目的地。无直通列车时,旅客需在途中换乘。】
(5) 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应靠近城市,并与市内交通及其他各种交通工具有良好的衔接配合。
(6) 旅客列车重量标准和速度应合理选择,对各种列车的重 量与速度应按其等级做出规定,并逐步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
(7) 旅客列车到发线及站台一般应按方向和车次予以固定, 不宜随便变动。 
(8) 旅客列车的发车密度,应与客流密度、时空波动及分布 相适应,以做到有效供给。
补充:国内外现状
1、日本铁路
日本国铁民营化后,成立了日本铁路公司集团(JR)。铁路客货运便由JR和为数众多的原私营铁路公司(PR)承担。
80年代初----安全培训和教育
改进了列车自动停车装置(ATS),完善了列车集中控制装置(CTC),健全包括列车无线通信装置的行车安全设备。
利用计算机等对机车车辆进行检查,加强了道口的防护措施。
JR铁路公司,1981年—1990年
行车事故由1193降为800件,平均每年减少3.6%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数由2.0件下降至1.2件,平均每年减少4.4%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2.9%、2.7%。
PR铁路公司, 1981年—1990年
行车事故数从834件下降至509件,平均每年减少4.3%
百万列车公里的行车事故从2.0件下降至1.0件,平均每年减少5.6%
因行车事故导致死亡和受伤人数平均每年分别减少2.2%、3.7%。  
2、美国铁路
1980-1990年间,列车事故数减少了64%。平均每百万列车公里的列车事故减少了60%多。
死亡人数中的绝大部分都不属铁路的责任。比如,1985年铁路死亡1036人,其中582人是由于汽车司机没有注意道口报警而死亡的,391人因非法侵犯铁路财产死亡,二者占死亡人数的93.9%。
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1980-1990年间的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减少了70%,运送危险货物的车辆受损或脱轨事故减少了50%。
1980年,铁路共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事故819起,其中119起出现了危险货物溢出现象;
1990年,466件危险货物运输事故中只有35件出现了危险货物溢出。
3、英国铁路
分为四类:
(1)列车事故
列车事故指列车和机车、车辆在客运线上发生的或影响客运线运营的事故。
(2)设备破损
设备破损指机车、车辆、线路、建筑物等发生的可能引起但不是一定引起列车事故的破损。
(3)运转事故
运转事故指铁路车辆在运转中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但不包括在列车事故中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
(4)非运转事故
非运转事故指在铁路产业范围内发生的与铁路车辆运转无关的人身伤亡事故。
人身伤亡事故一般按旅客、铁路职工(包括承包单位的雇员)、其他人员(包括非法侵入铁路产业范围的人员和自杀者)等三类分别进行统计。
5、中国铁路
1950年1月23日。津浦线花旗营车站发生列车正面冲突。死伤62人。这是新中国第一起旅客列车重大伤亡事故。
1950年6月,全路统一的《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公布实施。铁路运输部门各业务系统针对本系统的特点,又制定了保证行车安全的细则、措施和单项办法。
重大、大事故由1952年的332件,下降到1957年的200件;事故率(每百万机车总走行公里的平均重大、大事故件数)由1952年的1.92件,下降到1957年的0.67件。
但在1958年大跃进以后运输设备严重超负荷使用、规章制度被破除、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行车重大、大事故1960年比1957年增加了2.06倍事故率由0.67件上升到1.2件安全形势出现下滑。
1961年铁道部加强安全管理,行车事故1964年比1960年减少78.6%。重大、大事故减少85.6%。事故率为0.19件,为当时安全生产最好的一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工作人员的劳动纪律松懈,事故直线上升。1969年仅重大、大事故即达964件,1966年~1976年,年均发生行车安全重大、大事故659件。年事故率均在高水平徘徊。 
1977年——1984年,铁道部重新修订公布了《安全监察工作规则》 、《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 使得1977年~1986年,铁路行车事故呈下降趋势。
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铁路运输运能和运量矛盾十分突出,运输安全状况又呈现出不稳定造势,旅客列车重大、大事故时有发生。
1994年铁道部用1年时间促进了安全基础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实现运输安全工作新的突破。
1996年行车重大、大事故为10件,事故率为百万机车走行公路0.006件。自1996年我国事故率保持平稳态势,基本保持在0.02件以下。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第二章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 课题 铁路客运安全管理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9-18
2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了解铁路旅客运输安全特点; 
2.掌握铁路旅客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3.了解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
核心能力 掌握铁路旅客运输安全影响因素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熟悉安全的概念及危险的概念和内涵,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安全特点,能理解铁路旅客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并能通过第二章的学习提前了解到铁路客运安全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为第三章做准备。
需注意问题:
补充课外理论知识效果不错,督促学生记笔记。
 
                 
 
 
教研室主任审签:                                 年   月   日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 介绍安全原理、事故致因理论、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2、 了解事故构成模型、事故预防理论
3、 熟悉海因里希事故法则
4、 新课讲授
安全的内涵和特性
(一)基本概念
1、安全
安全的概念可归纳为两种,即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即消除能导致人员伤害,发生疾病、死亡或造成设备财产破坏、损失,以及危害环境的条件。
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美国哈佛大学的劳伦斯教授将安全定义为“安全就是被判断为不超过允许极限的危险性,也就是指没有受到损害的危险或损害概率低的通用术语”。
安全依附于生产过程,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但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状态的描述。
安全是指在生产活动中,能将人或物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状态。
安全的定义具有下述含义:
(1)这里所讨论的安全是指生产领域中的安全问题,既不涉及军事或社会意义的安全,也不涉及与疾病有关的安全;
(2)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某种过程状态的描述。
(3)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4)构成安全问题的矛盾双方是安全与危险,而非安全与事故。因此,衡量一个生产系统是否安全,不应仅仅依靠事故指标;
(5)不同的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2、危险
危险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超出了可接受范围的一种状态。
危险与安全一样,也是与生产过程共存的过程,是一种连续型的过程状态。
危险包含了隐患和事故结果。
3、风险(危险性)
风险是描述系统危险程度的客观量。
通俗地讲,风险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
这主要有两种考虑:
一是把风险看成是一个系统内有害事件或非正常事件出现可能性的量度;
二是把风险定义为发生一次事故的后果大小与该事故出现概率的乘积。
一般意义上的风险具有概率和后果的二重性,即可用损失程度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风险R。
为简单起见,大多数文献中将风险表达为概率与后果的乘积:R=P*C
4、安全性
从系统的安全性讲,安全性是衡量系统安全程度的客观量。与安全性对立的概念是描述系统危险性的指标——风险(危险性)。
假定系统的安全性为S,危险性为R,则有:S=1-R。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危险因素,就等于创造了安全条件。
安全性与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系统或元件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而安全性则是指系统的安全程度。
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共同之处:
从某种程度上讲,可靠性高的系统,其安全性通常也较高,许多事故之所以发生,就是由于系统可靠性低所致。
区别:
可靠性不同于安全性,可靠性要求的是系统完成规定的功能,只要系统能够完成规定的功能,它就是可靠的,而不管是否带来安全问题。安全性则要求识别系统的危险所在,并将它从系统中排除。
5、事故
对于事故的确切内涵,至今尚无一致的认识。概括起来如下:
(1)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的一种现象;
(2)事故是不确定事件,其发生形式既受必然性的支配,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偶然性的影响;
(3)事故发生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类:目前尚未认识到的原因;已经认识,但目前不可控制的原因;已经认识,目前可以控制而未能有效控制的原因;
(4)事故一旦发生,可以造成人、物受到伤害或损失;
(5)事故的内涵相当复杂。
事故的定义:
事故是指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人们受到科学知识和技术力量的限制,或者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当前还不能防止或能防止而未能有效控制所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序列。它的发生,可能迫使系统暂时或较长期地中断运行,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环境破坏,或者其中二者或三者同时出现。
事故的特征:
(1)事故的因果性;
(2)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3)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预测性和复杂性。
1. 事故的因果性
所谓因果性就是某一现象作为另一现象发生的根据的两种现象之关联性。
事故的起因乃是它和其他事物相联系的一种形式。事故是相互联系的诸原因的结果。事故这一现象都和其他现象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
在这一关系上看来是“因”的现象,在另一关系上却会以“果”出现,反之亦然。
因果关系有继承性,或称非单一性,也就是多层次的,即第一阶段的结果往往是第二阶段的原因。
给人造成直接伤害的原因(或物体)是比较容易掌握的,这是由于它所产生的某种后果显而易见。然而,要寻找出究竟为何种原因又是经过何种过程而造成这样的结果,却非易事。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种种因素同时存在。并且它们之间尚有某种相互关系,同时还可能由于某种偶然机会而造成了事故后果。因此,在制定预防措施时,应尽最大努力掌握造成事故的直接和间接的原因,深入剖析其根源,防止同类事故重演。
2.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从本质上讲,伤亡事故属于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随机事件。
事故的发生包含着所谓偶然因素。事故的偶然性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是否明了现象的原因全不相干。
事故是由于客观某种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随时间进程产生某些意外情况而显现出的一种现象。因它或多或少地含有偶然的本质,故不易决定它所有的规律;但在一定范畴内,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手段,却可以找出近似的规律,从外部和表面上的联系,找到内部的决定性的主要关系。虽不详尽,却可知其近似规律。如应用偶然性定律,亦即采用概率论的分析方法,收集尽可能多的事例进行统计处理,并应用伯努里大数定律,找出带根本性的题。
这就是从偶然性中找出必然性,认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之中,变不安全条例为安全条件,化险为夷。这也就是防患未然、预防为主的科学意义。
科学的安全管理就是从事故的合乎规律的发展中去认识它,改造它,达到安全生产。
3. 事故的潜在性、再现性和预测性
在时间的推移中,事故会突然违反人的意愿而发生。时间,实质上是存在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是一去不复返的。无论是人的全部活动还是机械体系作业时的运动, 
在其所经过的时间内,不安全的隐患是潜在的,条件成熟就会显现,决不会脱离时间而存在。如·柏格森所指出:“我们抓住的是抽象化的空间中的时间”,“人在认识了某个运动物体的某一点时,就是那一瞬间,该点已不复存在了。”“时间”的本质是已经过去的事,因为时间流逝的任何部分,一经显现就已经不是现存的了。对真的时间而言,我们的时间是“相对时间”,应是由人的记忆功能综合形成的“空间的时间”或者是“量的时间”。
从上述意义上讲,事故潜在于“绝对时间”之中。因为我们把时间抽象化,抓住的是空间,所以,也可以说,事故是潜在于空间之中。人行动在外界条件的空间中,空间又是“相互外在性”的东西。这一本质一经破坏,在其特有的时间、场所就显现为事故。   
事故包含在绝对时间之中,我们不能认识绝对时间,因而也不能认识绝对时间中的某些事故;但是,却可能认识在相对时间轨迹上相继展开的相对时间及在其中显现的事故。
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完全相同的事件也不会再次重复显现。只能说,对类似的事故阻挡其再现是可能的。 
基于人们对过去的事故所积累的经验,把人作为主体,可以在自然的客体中进行预测。人们在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时,也一定对自己的行动能否达到目的而进行种种预测。
这种预测是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研究所构思出来的一个模型,即所谓“预测模型”。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高,在实际进行中,其活动就必然会接近于预测的模型。但是,如果在未来的时间里出现了没有预测到条件破坏最初的预测性,当对这种变化情况调整或控制不当时,情况就会发展,使外界的能量传递给人体而造成人的伤害和机械的损坏。为此,为防止事故发生,在进行生产活动开始之时,就应正确掌握当时的条件,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及时加以校正,以便将未来时间里的情况预测得更加准确。 
但是,事故有其突然性,突然出现在相对时间上的事故,往往难于预测。意想不到的偶然性是存在的。集体劳动中的个人,不常是按照自然环境中的客观规律去干,而是有不少人工环境,这与人们在生活环境中所积累的经验有不同之处,有不少新的经验尚未取得,故也有难于预测之处。
(三)安全问题的普遍性
1、安全的系统性;
2、安全的相对性;
3、安全的依附性;
4、安全的间接效益性;
5、安全的长期性;
6、安全的艰巨性。
七、阜淮线“2.2”旅客列车撞施工机械一般B类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9年2月2日14时07分,阜淮线L7432次客运列车(合肥机务段DF4D-3035号)运行至潘集站至潘集西站间K98+800潘集交接口疏解线接轨工程施工处时,机车第Ⅱ司机室(机车操纵端)左侧与一台侵限的施工挖掘机拐臂相撞,挖掘机倾翻,14时08分列车停于K98+317处。经救援,耽误L7432次客运列车本列1小时26分。
(二)事故原因
1. 工程施工单位失管失控。施工单位合肥铁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负责人、项目经理均未在施工现场把关,对大型工程机械邻近既有线施工,未能做到“一人一机”专人防护,列车通过时未停止作业;擅自改变作业内容,致使原不应使用的挖掘机驶入施工地点、盲目上道,并侵限肇事;没有按规定向施工配合单位告知施工内容、地点及影响范围;施工聘用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是造成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2. 设备管理单位没有履行职责。合肥工务段对该项工程不重视,不主动掌握施工内容和进度,长期处于“施工单位不通知就不监管”的不作为和放任自流状态,放弃了监管主动权,未能委派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安全监督员人员,实行施工全程监督检查,对该工程长期疏于督管,也是导致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 建设管理单位存在失职行为。上海东华地方铁路有限公司蚌埠地方铁路有限公司对工程转包给不具备资质的安徽省宏伟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日常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没有进行审查把关,缺少日常有效的监督检查,是造成该事故的重要原因。
4. 施工监理单位职责不落实。蚌埠铁路建设监理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员,不主动掌握工程进度,事发时不在施工现场,失去旁站监理的作用,是造成该起事故的重要原因。
(三)事故定性定责
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4.3事故。
定安徽铁道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合肥铁路工程公司主要责任,追究合肥工务段和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蚌埠地方铁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同等主要责任,定上海华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蚌埠铁路建设监理公司重要责任。
二、南京桥工段“12.1”车辆伤害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类事故
(一) 事故概况
2008年  12月1日8时50分,南京桥工段轨道车(2502-2504#),按计划去南京东站上行场进行吊卸水泥枕作业,到达南京东站337~369#道岔处临时停车,担当驻站联络员工作的一名轨道车司机下车,横越线路沿路肩步行去上行场信号楼。约9时14分,在绕行对应京沪上行线K1164+340路肩处的车辆待检房,因违章上道身体侵限,被通过的T776次撞出线路,当场死亡。
(二)原因分析
 1.基本制度不执行。当班驻站联络员步行去上行场信号楼沿路肩行径途中,在遇到前进方向有障碍物时,不执行“在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应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等规章制度,盲目违章上道行走线路。
2.安全预想不彻底。轨道车工班在作业前虽然进行了安全预想,但对一人上道横越线路行走、且行走路径的安全隐患没有进行充分考虑、预想提示,单岗作业安全预想缺乏针对性、有效性,现场作业过程各关键环节未得到严格控制。
3.日常监督检查不力。南京桥工段日常安全管理不深入,基本规章制度以及本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严重不落实,对阶段性安全关键性工作抓得不细、不实,特别是对分散、单岗作业现场监督检查不力,长期存在的惯性违章未能及时发现、得到整治,现场作业安全失管失控。
4.结合部管理失控。事故发生处所,在生产用房阻断路肩,作业人员行走通道不畅的情况下,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相关单位也未采取有效安全卡控措施。反映出站区劳动安全大联控,在部分作业单位、车间和班组未能做到全员参与,作业班组内部的小联控也未能很好开展。站区劳动安全自控、互控、他控和结合部管理的有效机制形同虚设,导致现场作业安全失控。
(三)事故定性定责
依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第十三条规定,本起事故构成责任铁路交通一般B1事故。
定南京桥工段责任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一、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
(一)定义
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在该理论中,海因里希借助于多米诺骨牌形象地描述了事故的因果连锁关系,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顺序互为因果依次发生的结果。如一块骨牌倒下,则将发生连锁反应,使后面的骨牌依次倒下。
(二)海因里希模型5块骨牌含义
 
(1)遗传及社会环境(M)遗传及社会环境是造成人的缺点的原因。遗传因素可能使人具有鲁莽、固执、粗心等不良性格;社会环境可能妨碍教育,助长不良性格的发展。这是事故因果链上最基本的因素。
(2)人的缺点(F)人的缺点是由遗传和社会环境因素所造成,是使人产生不安全行为或使物产生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这些缺点既包括各类不良性格,也包括缺乏安全生知识和技能等后天的不足。
(3)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H)即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D)即由物体、物质或放射线等对人体发生作用,使人员受到伤害或可能受到伤害的、出乎意料的、失去控制的事件。
(5)伤害(A)直接由于事故而产生的人身伤害。
(三)优缺点
(三)优点
    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 。
(四)缺点
    它对事故致因连锁关系描述过于简单化、绝对化,也过多地考虑了人的因素。
二、以人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研究认为,将由初始原因开始到最后结果为止的事故动态过程中所有因素联系在一起的理论体系或模型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Wiggles worth曾经提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图右是他绘制的一个事故模型。
(一)模型原理
    此模型认为人的失误是构成所有类型伤害的基础。失误:错误地或不恰当地响应了一个刺激。       
(二)模型解释
    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若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accident)就不会发生。即如果没有危险(danger),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injury)出现的事故;反之,若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event    of error),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即使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还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
(三)模型不足
    尽管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因素,但是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而且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
  第三章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 课题 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9-25
2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掌握旅客乘降安全风险控制;设施设备安全风险控制;
售、检票系统安全风险控制;防火防爆安全风险控制;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高速铁路安全风险控制;
2.了解劳动安全风险控制;行包运输安全风险控制;
核心能力 掌握旅客乘降安全风险控制;设施设备安全风险控制;
售、检票系统安全风险控制;防火防爆安全风险控制;
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高速铁路安全风险控制;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熟悉铁路客运各类安全风险控制点及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旅客乘降、设施设备等,为第四章客运应急处置打基础,做准备。
需注意问题:
比较各种不同,帮助学生记忆。
 
                 
 
 
教研室主任审签:                                 年   月   日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介绍掌握旅客乘降安全风险控制;设施设备安全风险控制;售、检票系统安全风险控制;防火防爆安全风险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高速铁路安全风险控制;
2、了解劳动安全风险控制;行包运输安全风险控制;
3、新课讲授
一、列车上发生火情火灾怎么办?
1、容易造成客车火情火灾的原因
⑴  炉、灶设备不良,用火管理不善;
⑵  电气设备损坏、老化、违章用电;
⑶  违章吸烟,乱扔烟头、火种;
⑷  旅客携带品内夹带 “三品”。
⑸  客车停留时闲杂人员上车动火。
2、“列车发生火灾”的解释:
行车事故中的“列车发生火灾”,是指列车起火造成机车、车辆破损(面积达到5m2以上)、影响使用(失去基本功能),或发生货物、行包烧毁。
列车上发生意外着火、冒烟,尚未构成火灾的,在这里称为发生“火情” 。  
3、列车运行中发生火情的处置:
列车运行中,旅客携带的物品发生起火时,应做如下处理:在火势没有蔓延的情况下,可先用车厢的水往起火物上浇,直至将火彻底扑灭。同时应注意两点:一是能不动用灭火器时应尽量不用,防止扩大损失,造成惊慌;二是不得将起火物抛出窗外,防止车外风大,又将起火物兜回来扩大火势。  
4、哪些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一、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
二、电器;(用水灭火可能触电伤人)
三、遇水燃烧的物质;
四、精密仪器、贵重文件。
5、哪些火灾不能用水灭火?
一、汽油、煤油等易燃液体;
二、电器;(用水灭火可能触电伤人)
三、遇水燃烧的物质;
四、精密仪器、贵重文件。
6、“列车运行中发生火灾爆炸的四十字应急预案”:
⑴ 立即停车;⑵ 疏散旅客;⑶ 迅速扑救;⑷ 切断火源;⑸ 设置防护;⑹ 报告救援;⑺ 抢救伤员;⑻ 保护现场;⑼ 协助查访;⑽ 认真取证。
7、事故案例
2001年2月8日 0: 21,成都客运段值乘的由绵阳开往广州L361次旅客列车,运行至焦柳线赶子幽––西斋间781km+406m米处,因列车员张焰擅自进入广播室并遗留烟头,引燃被褥,造成机后第2位(15号车)YW63882发生火灾,旅客死亡4人,客车报废1辆,中断下行线行车4小时39分,延误本列车5小时44分,客车报废和旅客财产损失计19.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2月7日(农历正月十五)22时左右,15号车厢列车员按事先约定起床,在16号宿营车第二档与其他8名当班乘务员以元宵节为由,聚集饮酒。23时左右,15号车厢列车员向广播员周X借来钥匙,又从宿营车抱来被子、枕头进入广播室,准备当班时去广播室睡觉。但他抱着被子进入广播室时,嘴上叨着的香烟被门碰落,他在地上寻找了一下,未果,遂将被子放在广播室的长凳上,锁门离去。23:56,列车从枝城车站开出后,15号卧铺车17号中铺旅客发现广播室有烟雾逸出,随即向15号车列车员报告。
该列车员立即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掉在广播室的烟头所致,马上从该车17号铺抓起一条大布单去灭火。当打开广播室时,浓烟和火苗随即窜出,火势发展迅猛。该列车员又拉紧急制动阀,由于未拉到位就松手,列车从0:19:41开始排风,足足用了1分31秒才排完风,其间运行了1425米,到0:21:12停于焦柳线781km+406m米处。
事故教训之一:加强列车禁烟
乘务室、广播室、配电室、检车工具间、餐车储藏室和行李车、邮政车、发电车禁止吸烟。不吸烟车厢内应有“禁止吸烟”的明显标志,乘务人员要对吸烟的旅客进行劝阻。
——《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铁公安〔2002〕30号 )
事故教训之二:掌握灭火方法
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使用干粉灭火器时,取下灭火器,拔掉保险销,将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带软管的灭火器,要紧握软管喷嘴)压下压把,快速推进,直至将火扑灭。
事故教训之三:正确使用紧急制动阀
列车紧急制动阀的使用方法
使用车辆紧急制动阀时,不必先行破封,立即将阀手把向全开位置拉动,直到全开为止,不得停顿和关闭。遇弹簧手把时,在列车完全停车以前,不得松手。在长大下坡道上,必须先看压力表,如压力表指针已由定压下降 100 kPa 时,不得再行使用紧急制动阀(遇折角塞门关闭时除外)。
二、发现旅客携带危险品乘车怎么办?
危险品是指容易引起爆炸、燃烧、腐蚀、毒害或有放射性的物品,以及枪支、管制刀具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
铁路上所说的“三品”系指易燃、易爆和其它危险品。
列车上常见的“三品”有:汽油、煤油、酒精、鞭炮、拉炮、发令纸、雷管、炸药、导火索等。
查堵危险品上车的措施:
⑴“宣”:宣传危险品的危害性及查危的重要性;
⑵“看”:看旅客携带品的外观和旅客的神态;
⑶“闻”:闻有无异味;
⑷“问”:问旅客携带物品的情况;
⑸“摸”:摸旅客携带品的外形;
⑹“检”:请乘警进行开包检查。
1、禁止旅客携带危险品进站上车。铁路公安人员和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的铁路职工,有权对旅客携带的物品进行运输安全检查。 ——《铁路法》
2、下列物品不得带入车内: ······
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的危险品、弹药和承运人不能判明性质的化工产品。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3、对判明不了性质的,严禁在车上进行试验。——《铁路旅客列车消防管理规定》
4、《管规》、《客规》对查危的规定:
站、车应加强禁带危险品的宣传,铁路公安人员和客运人员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检查危险品工作。
站、车对查出的危险品,应予没收,交最近前方停车站处理,必要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对有必要就地销毁的危险品应就地销毁,使之不能为害并不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对发令纸、鞭炮类的危险品,应立即浸水处理。
发现危险品或国家禁止、限制运输的物品,按该件全部重量加倍补收乘车站至下车站四类包裹运费。危险物品交前方停车站处理,必要时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三、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意外伤害怎么办?
1、铁路旅客运输合同的基本凭证是车票。                                                  —— 铁路旅客运输规程
2、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合同法
3、因铁路行车事故及其他铁路运营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人身伤亡是因不可抗力或者由于受害人自身的原因造成的,铁路运输企业不承担赔偿责任。 ——铁路法
4、事故责任划分
铁路旅客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分为旅客自身责任、第三人责任、铁路运输企业责任及其他责任。
旅客违反铁路安全规定,不听从铁路工作人员引导、劝阻等违法违章行为或其他自身原因造成的伤害,属于旅客自身责任。
由于铁路运输企业人员的职务行为和设施设备的原因给旅客造成的伤害,属于铁路运输企业责任。
由于旅客和铁路运输企业合同双方以外的人给旅客造成的伤害,属第三人责任。
非上述三种责任造成的伤害,属于其他责任。
——  铁路旅客人身伤害及自带行李损失事故处理办法(2003 年8 月1 日铁道部令第12 号)
事故责任与赔偿
     
旅客自身责任 不赔偿
铁路运输企业责任 赔偿
第三人责任 由责任者赔偿(或由铁路先予赔偿,然后向第三人追偿)
其它责任 不赔偿
事故赔偿的限额
事故造成铁路旅客人身伤亡和自带行李损失的,铁路运输企业对每名铁路旅客人身伤亡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15万元,对每名铁路旅客自带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额为人民币2000元。
铁路运输企业与铁路旅客可以书面约定高于前款规定的赔偿责任限额。
——《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务院令  第501号    2007年9月1日起施行)
事故责任与赔偿
  赔偿金 保险金
限额(最高额) 15万 2万
铁路运输企业责任
第三人责任
其它责任(不可抗力) ×
旅客自身责任 ×
疾病、自杀、参与斗殴 × ×
 
旅客自身责任造成伤害需下车治疗时:
⑴  列车编制《客运记录》,交前方有医疗条件的车站。
⑵  医疗费用由旅客自己承担;旅客可以要求铁路支付保险金。
⑶  收集不少于两份的受害人、同行人、见证人的证明材料。
第三人责任造成旅客伤害时:
⑴  编制《客运记录》,连同双方人员一并交前方有医疗条件的车站。
⑵  受伤旅客的医疗费用由责任者承担;旅客可以要求铁路支付保险金。
⑶  如第三人不明确或无力承担时,由铁路运输企业先行赔付后,再向第三人追偿。
发生烫伤后的紧急处理:
发生烫伤后,最明显、有效的方法是“冷水疗法”。
冷水疗法:烫伤后立即用干净的冷水冲洗或浸泡受伤部位10 — 30分钟,可显著降低烫伤程度,并减轻疼痛。注意两点:一是冷水温度不能低于6摄氏度,切忌用冰块敷于伤处,以免发生冻伤;二是伤处已经起泡并破了的烫伤,不可冷水冲、泡,以防感染。
四、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急病时怎么办?
旅客发生急病时的处置方法:
1.  立即向列车长报告;
2.  把发生急病的旅客安排到车厢较为通风处或卧铺车厢;
3.  在旅客中寻找医生帮助抢救。
4.  列车长向同行人及周围旅客或本人了解病情和旅客姓名、单位、住址、联系人等,记录有关情况,同时寻找旅客携带品。
5.  病情严重的旅客须移交车站时,应通过运转车长或使用其他通讯工具通知接收站提前做好准备。
6.  收集同行人和周围旅客的旁证材料。
案     例
2001年7月25日,一名55岁的老年旅客XXX独自长途旅行,在怀化车站中转,乘坐襄樊客运段担当的1474次列车,目的地澧县车站。上车时,老人步履艰难,由车站工作人员搀扶上车。开车后,老人昏迷,车上没有采取抢救措施。到达澧县车站后,列车工作人员将昏迷不醒的老人抬下火车,并编写客运记录交澧县车站,车站将老人送往医院抢救,经医院诊断,老人因颅内血肿抢救无效死亡。
老人的儿子向怀化铁路运输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铁路支付死亡赔偿金等共计人民币65585元。
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老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自身的疾病,但是,列车在老人出现危险情况后没有采取任何抢救措施,列车从怀化车站到澧县车站中间途经停车站有6个,如果列车工作人员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在前几站就编写客运记录交由当地医院进行及时治疗,老人也许就不会死亡。从这一事实来看,列车没有履行《合同法》中规定的救助义务,是一种不作为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因此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
在法院的主持下,死者家属与铁路进行了庭外调解处理,达成了调解协议,由铁路赔付和补偿原告25000元。
此事件的教训:
对重点旅客进行重点照顾,做到“三知三有”。
“重点旅客”:老、幼、病、残、孕。
“三知三有”:知座席、知到站、知困难;有登记、有服务、有交接。
思考题:列车能拒绝这位老人乘车吗?
五、发现精神病旅客怎么办?
发现精神病旅客怎么办?
车站发现无人护送的精神病旅客,应严禁乘车。对有人护送的,应通知列车长,协助护送人员防止发生意外。
列车内发现无人护送的精神病旅客,列车长应指派专人看护,公安人员应予协助,移交到站或换车站处理,不得转交中途站。发现有人护送的精神病旅客,乘务员应向护送人介绍安全注意事项,并予以协助。
——《管规》
案     例
2008年9月24日,在广东某工地打工时出现精神异常症状的曹大和由其三名同乡护送,乘坐贵阳客运段担当的广州至遵义1291次列车返回贵州遵义老家,四人坐在6号车厢110号至113号座位。23时许,列车在佛山开车后,曹大和突然在车厢内大喊大叫要从车窗跳车。周围旅客将情况报告给了列车长黄建成。黄建成劝三名护送人护送曹大和在前方停车站下车治疗,但三人不同意;然后,黄建成找来胶带纸,由护送人将曹大和的双手固定,列车长用纸胶带将曹捆绑。次日上午9时许,黄建成在巡视6号车厢时,发现捆绑曹大和的胶纸带已被挣松成线条状,又用胶纸带再次对曹大和捆绑约束,让其躺在座位上。
一旅客提出绑得过紧,列车长表示出了问题由他负责。之后不久,同车厢旅客成××发现曹大和呼吸困难,便到餐车找黄建成反映,黄再次表示出了事由他负责。随后,列车供水员周×路过6号车厢时,见曹大和呼吸困难,便立即到餐车向黄报告说那个旅客不行了,黄即到6号车厢进行处置并通过列车广播寻找医务人员前来抢救。医生到达6号车厢对曹大和实施抢救,但抢救无效,曹大和死亡。医院开据证明书证实,曹大和死于呼吸衰竭。
此案由贵阳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结果:贵阳客运段和黄建成共同给予曹大和近亲属经济赔偿和补偿共计人民币240800元;黄建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
六、运行中发现有人扒车怎么办?
运行中发现有人扒车的处理方法:
在能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乘务人员应婉言相劝,消除恐惧心理,将其拉上车。
遇开门困难时应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将扒车人交列车长、乘警了解情况进行处理。
七、电气化区段发现有人攀爬车顶怎么办?
电气化区段发现有人攀爬车顶的应急处置:
1.  提示爬车人不要在车顶站立,以免触电。
2. 在接触网带电情况下,严禁用棒条等物处理车辆顶部的扒车人员或物体。
3. 必要时迅速与运转车长、司机、车站、供电工区联系,请求区段停电。确认电网无电后,根据情况对爬车人进行处理(编制客运记录交车站),尽快开车。
八、运行中发现有人坠车怎么办?
运行中发现有人坠车怎么办?
列车运行中发现有人坠车时,立即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特快列车不影响本列车运行安全时除外),将跳车人抬上车包扎抢救,了解旅客姓名、单位、地址、车票发到站、跳车原因,时间、区间、车位方向等,会同乘警清点旅客所带物品,编制记录交列车最近有医疗条件的车站处理。
跳车人如已死亡,会同乘警记录跳车人的方向、位置、地点、时间、有无车票和遗物,将死者移离轨道以外,交巡道工或列车长指派其他人看管。
列车长应在前方停车站拍发电报,向事故发生地所属铁路局和列车担当铁路局主管部门报告。
注意索取周围旅客的旁证材料。
案     例
2002年3月19日下午1点多,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驻武汉办事处主任杨诚等一行五人登上了武昌至襄樊的K776次快车。大约下午5时左右,杨诚一觉醒来,起身在车厢走道内活动。正在打牌的一名同伴偶一抬头,看见杨诚站在倒数第一、二号车厢的接头处拨打手机。随后,同伴们在车上再也没见到杨诚。
当天晚上,在随州至枣阳区间的铁道旁,随州工务段一名巡道工发现了昏迷的杨诚。后来判断,杨诚出事时间在下午5点30分左右。因伤者伤势过重,当地医院求助武汉120空中急救,直接把杨诚从随州用直升飞机接到了武汉,送进协和医院治疗。
杨诚脑部受伤,虽经医院积极治疗,但仍不能正常思维和表达,其后期需要终身治疗及护理。
因为没有目击者,没有人知道杨诚是如何坠车的。杨诚的家属和铁路双方都认为杨诚是由某一个未关的车门摔出去的。
2003年7月29日,杨诚的法定代理人向武汉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诉讼,索赔222.3万余元。最后,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自愿达成协议:郑州铁路局襄樊铁路分局自愿一次性支付杨诚已经发生的医疗费、后续治疗费等赔偿费用共计69万元,其中不包括已支付的56万余元医疗费;而杨诚自愿放弃其他诉讼请求。
此事件的教训:
一、加强车门管理。
二、保证在岗在位,做好车内巡视检查,关注旅客的动态。
九、列车中途临时停车怎么办?
中途临时停车后的注意事项:
一、坚守岗位,注意了望,不得擅自下车。
二、开车后四门了望,防止有人抓车。
三、列车长要及时判明情况,正确处理。
十、车内严重超员时怎么办?
铁道部、路局对列车超员率的规定:
1、直达特快和特快列车全程不超员;
2、直通快速和普快列车始发不超员,途中快速旅客列车准超员20%,普快列车准超员30%;
3、普通旅客列车始发准超员10%,中途准超员40%;
4、管内旅客列车超员率比照上述同等级旅客列车的规定办理;
5、时速300公里以上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及动车组列车一等座车不得超员,二等座车最高超员率为20%。
超员时做到“三早” “三无” “一畅通”:
“三早”:早出场、早宣传、早组织;
“三无”:风档处无长途旅客、无重点旅客和无大件携带品;
“一畅通”:车厢过道畅通。
防止风档处发生人身伤害的措施:
1、要加强宣传、讲清危害,防止旅客挤手、夹脚,对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要千方百计疏导到车厢内,适当安置。
2、在疏导时乘务员要深入车厢积极工作,使旅客携带的物品做到不堵门、不堵通道、不堵风档连接处。
3、在特殊情况下,两侧各有一个门口能开关,确保顺利乘降。
案   例
2006年月6日12日,石家庄客运段值乘上海——石家庄K234次列车,丹阳站开车后,旅客朱美丽(女,21岁,镇江市润州区曙光村金家湾人),在经过风档连接处时,因列车晃动,旅客跌倒时手扶风档,造成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裂伤。
列车对旅客进行包扎处理后,编记录交镇江站处理,拍发事故速报。
十一、到站停车,两侧都无站台怎么办?
到站停车,两侧都无站台怎么办?
确认值班员接车方向后再开门,组织旅客上下,并要加强宣传,提醒旅客注意脚下障碍物防止绊倒摔伤,做好扶老携幼,宣传注意临线来往车辆通过,防止碰、轧伤。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
  第四章  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 课题 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10-30
2014-11-27

4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掌握站、车突发大客流时的应急处置;
2、掌握旅客列车发生大面积晚点时的应急处置;
3、掌握客运站、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
4、掌握线路中断时对被阻旅客、行包的应急处置;
5、掌握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应急预案;
6、掌握旅客列车遇自然灾害途停危险区段的应急处置办法;
7、掌握旅客列车发生旅客人身伤害和急病应急处置预案; 
核心能力 1、掌握站、车突发大客流时的应急处置;
2、掌握旅客列车发生大面积晚点时的应急处置;
3、掌握客运站、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应急处置;
4、掌握线路中断时对被阻旅客、行包的应急处置;
5、掌握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应急预案;
6、掌握旅客列车遇自然灾害途停危险区段的应急处置办法;
7、掌握旅客列车发生旅客人身伤害和急病应急处置预案;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本章是重点章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把握铁路安全应急处置方法以及各类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因此本章节用了4课时,前2课时学生对于大客流的处置、大面积晚点的处置、火灾的处置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需注意问题:
概念容易混淆,需注意强调。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列车上发生火情火灾怎么办?
发现旅客携带危险品乘车怎么办?
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意外伤害怎么办?
旅客在列车上发生急病时怎么办?
发现精神病旅客怎么办?
运行中发现有人扒车怎么办?
电气化区段发现有人攀爬车顶怎么办?
运行中发现有人坠车怎么办?
列车中途临时停车怎么办? 
车内严重超员时怎么办?
到站停车,两侧都无站台怎么办?
2、回答思考题
3、新课讲授
十二、旅客发生越站时怎么办?
 
旅客发生越站时怎么办?
因乘务员通告不及时或旅客没能及时下车造成旅客越站时, ⑴ 稳定旅客,防止旅客做出过激行为;⑵ 按章处理,按规定编制客运记录交车站。
《铁路旅客运输办理细则》第三十七条  
旅客因误售、误购、误乘或坐过了站需送回时,列车长应编制客运记录交前方停车站。车站应在车票背面注明“误乘”并加盖站名戳,指定最近列车免费送回。
十三、发生旅客滥用紧急制动阀怎么办?
滥用紧急制动阀停车处置程序:
⑴ 分清责任;
⑵ 立即开车;
⑶ 报告列车长;
⑷ 取得责任人的姓名、年龄、身份号码和书面材料及旁证材料;
⑸ 立即向本段汇报。
滥用紧急制动阀案例
2002年9月26日18: 07,广州——达州1063次旅客列车在襄渝线三汇镇站开车时,列车员与无票乘车人员发生纠纷,列车员使用紧急制动阀停车,造成1063次旅客列车在该车站超停25分钟,构成滥用紧急制动阀耽误列车一般事故。
十四、车票发生重号怎么办?
车票发生重号怎么办?
列车要本着以人为本、旅客至上的原则,积极予以解决,将旅客安排在同等席别其它车厢的适当位置;无法解决时,应做好解释工作,按《客规》规定办理。
《客规》 第三十六条  
因承运人责任使旅客不能按票面记载的日期、车次、座别、铺别乘车时,站、车应重新妥善安排。重新安排的列车、座席、铺位高于原票等级时,超过部分票价不予补收。低于原票等级时,应退还票价差额,不收退票费。
十五、列车运行中空调发生故障怎么办?
列车运行中空调发生故障怎么办?
列车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车辆乘务员应积极抢修。
故障不能排除时,在始发站,列车长要立即通知车站,由站车通过广播向旅客宣传退票、改签等工作,控制售票。
列车运行中,空调故障长时间不能排除,列车长应拍发电报,编制客运记录。车站凭客运记录,为旅客退还未使用区间的空调票价。
《客规》第四十九条  
因承运人责任致使旅客退票时按下列规定办理,不收退票费:
空调列车因空调设备故障在运行过程中不能修复时,应退还未使用区间的空调票价。
十六、列车发生晚点怎么办?
列车发生晚点怎么办?
1. 列车晚点超过30分钟,站长和列车长应代表铁路向旅客道歉。
2. 列车晚点超过1小时,列车长应根据所在地铁路局客调提供的情况,向旅客通报晚点原因及预计晚点时间,安抚旅客。向旅客通报时,列车广播每次间隔不超过30分钟。
3. 因终到晚点,旅客在列车上不下车时,列车长应当立即通知车站客运值班员,由车站报告路局客调,或直接报告客调,由车站领导到场解决。
动车组列车晚点超过15分钟时,司机应当将原因及时通知列车长,列车长应当按照晚点处置有关规定向旅客说明情况,做好安全宣传。
补充专题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
第一部分 概述  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
概念: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共四类。
一、概念: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特征:突发性—不易预测
公共属性—危及到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危害的严重性—对公众健康、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分类: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间接危害是指引发公众的恐惧、焦虑等,对社会、政治和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卫生系统应急工作的要求
1、预防处置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救援
3、建立健全防控体系
4、完善预案系统
5、建立专家队伍
6、不断提高疫情监测系统的功能
三、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
1、组织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2、组织专家咨询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评估,提出启动应急处理的级别
3、根据需要组织开展应急疫苗接种、预防服药
4、督导检查
5、发布信息与通报
6、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
7、普及卫生知识
8、进行事件评估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责
1、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属地化管理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3、现场和实验室检测
4、医学观察
5、公共卫生信息网建设和维护
6、技术和业务培训
五、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1、核实爆发诊断
2、建立病例定义
3、核实并确定病例
4、描述性分析
5、建立假设
6、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分析、检验并验证假设
7、执行控制措施
8、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  影响公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1、陕西省凤翔县遭遇“儿童铅中毒事件”,目前确认731名已受检儿童中,615名血铅超标,后增至851人其中166名中、重度铅中毒儿童陆续住院接受免费的排铅治疗。
受害孩子家长打着横幅来到山西省卫生厅2010年03月17日,据有关媒体报道,山西近百名儿童不明病因致死、致残或引发各种后遗病症。家长伤心欲绝、四处求治、负担沉重。导致如此惨剧的病源何在?锲而不舍的患儿家长纷纷质疑:“接种了乙脑疫苗怎么又会得乙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难道不是接种疫苗所致?”接种疫苗违规操作,还是“高温暴露”疫苗失效?矛头直指用来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疫苗!
2010年3月,山西疫苗事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3月21日,从卫生部获悉,由卫生部派出的8人专家组已抵达山西,协助指导当地开展调查工作。据悉,对报道涉及的所有患儿将逐一进行排查。
2、赤峰市水污染事件
    7月23日,新城区发生强降雨,大量雨污水淹没了九龙供水公司九号水源井,污染了饮用水。据介绍,截至27日17时30分,赤峰市新城区自来水受污染事件已致1154人门诊就医、
110人口服药物治疗、15人住院观察。无重症病例,经对症治疗,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好转。截至8月3日17时,该事件已致4322人就医,此后无新增报告病例,截至8月4日17时已累计治愈4004例。
3、上海瘦肉精事件
    上海连续发生“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波及全市9个区、300多人。引发此次食物中毒的是一批具有合法检疫证明的猪肉及猪内脏。相关监管部门立即组织召回已售出的猪肉,发出紧急通知,提醒市民避免食用猪肝等内脏。
第三部分   比较常见的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食源性疾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也属于食物中毒。但食物中毒不包括已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管理的食源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特征:
1、中毒病人在相近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可疑食品,未食用者不发病。
2、同起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3、潜伏期一般较短,病程依致病病原的种类和中毒个体差异而不同。
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5、从中毒食品和中毒病人的生物样品中检出能引起与中毒临床表现一致的病原。
6、未获取足够的实验室诊断资料前,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物中毒。
7、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
二、比较著名的食品安全事件
1、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确诊70例
2、上海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瘦肉精中毒事件
3、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一些红心咸鸭蛋被查出含有苏丹红事件。
4、上海多宝鱼事件,查出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含有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
5、还有口水油、吊白块、陈化粮、毒猪油、人造蜂蜜等事件
河豚鱼中毒
毒性:
有毒物质: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
特性:稳定性,需220℃以上方可分解;盐腌或日晒不能破坏。
分布:鱼体中含毒量在不同部位、季节有差异。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鱼死后内脏毒素可渗入肌肉,而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产卵期卵巢毒性最强。
临床表现
原因:河豚毒素可引起中枢神经麻痹,阻断神经、肌肉间传导,使随意肌出现进行性麻痹;直接阻断骨骼纤维;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及动脉压急剧降低。潜伏期10分钟~3小时。
症状:早期有手指、舌、唇刺痛感,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症状。四肢无力、发冷、口唇和肢端知觉麻痹。重症患者瞳孔与角膜反射消失,四肢肌肉麻痹,以致发展到全身麻痹、瘫痪。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严重者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衰竭。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剂,对患者应尽快排出毒物。
菜豆(扁豆)中毒
发病快,可在进食后数分钟发病,多数为2~4小时。
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上腹部不适或胃部烧灼感,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为水样便,重者可呕血。
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四肢麻水,可有胸闷,心慌,冷汗,体温多正常或伴有低热。
病程短,多在1~3天内恢复。少数重症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豆角和其它豆类蔬菜一样,都含有皂角和植物凝集素,这两种物质对胃肠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并对细胞有破坏和溶血作用,严重的还会出现出血性炎症。这两种中毒物质不耐热,经充分加热后,就可将有毒物质破坏。预防豆角中毒的主要方法是把豆角彻底炒煮、熟后,再食用,用大锅加工豆角更要注意翻炒均匀,煮熟焖透,使豆角失去原有的生绿色和豆腥味。 豆角中毒是由于进食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引起的中毒。四季豆内含有皂甙和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抑制剂 ,豆角煮熟后,这些物质即可被破坏掉。若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就会引起中毒。中毒后病人可有上腹痛。饱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重者可有呕血、四肢麻木等 症状。发现病人应首先洗胃,可用1:5000高锰酸钾洗胃,然后用硫酸镁20~30克导泻,并且静脉滴注10%葡萄糖250毫升及大量维生素C(500~1000毫克)并结合症状进行治疗,病情严重者送医院治疗
第四部分  职业中毒
一、中毒--人类面临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全球已登记化学物2600万种 ;
其中有64万种实现了商业用途;
日常接触化学商品25万种;
每天有20种新的化学物进入我们的生活、工作的环境中;
我国登记生产的化学产品总数已超过4.5万种。
 
 
人类面临着化学物的威胁:
美国平均每人每年使用农药量3.6公斤;
我国有农药品种650种,产品15000多个,产量为有效成分24万吨,制剂100万吨;我国人均每年农药使用量接近1公斤;
我国人均每天摄入铅8.12ug,儿童铅中毒发病率为30%。
其他:
蔬菜农药污染;
猪肉瘦肉精;
家庭装修污染。
二、职业中毒基本概念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中毒:职业活动中,因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急慢性疾病。
三、职业中毒的分类
急性职业中毒:因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属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特 点:突发性、群体性、复杂性、特异性、不可预测性
慢性职业中毒:因接触各种有毒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慢性疾病。
一旦发生,很难康复;但是合理的预防,完全可以避免!
与毒物性质、存在形式、接触时限、个人防护关系密切
四、职业中毒的发病特点
1.传统的职业危害尚未控制,新危害不断产生。
2.急性职业中毒明显多发,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且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侵害劳动者健康权益问题突出。
3.民工大量涌入城市,职业防护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健康影响难以估计和控制。
4. 一些具有风险性的产品由境外向境内转移。
5.职业病疾病谱发生变化,出现一些严重的化学品危害事故,如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变态反应等新发职业病。
五、急性职业中毒的原因及途径
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往往是由于违章操作、防护不当或设备故障引起的。
中毒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
消化道途径则属次要。凡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毒物,
均可由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当皮肤损伤或患有皮肤病时,
大量原本不能经皮肤吸收的毒物也可进入人体,
有些腐蚀性化学物可通过灼伤的皮肤吸收;
由呼吸道进入的毒物粘附在鼻咽部,可被吞咽经消化道进入人体。
六、毒物的分类
窒息性气体
   是指那些以气态形式存在,使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任一环节障碍,引起机体缺氧的物质。可分为单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两类。前者包括氮气、二氧化碳、氩气、氖气、甲烷、乙烷、乙烯、水蒸气等,后者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一氧化氮、苯的氨基或硝基化合物蒸汽等。
七、现场应急处理
(1)确定造成中毒危害的物质;
(2)对中毒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价;
(3)向现场救援者提供救援建议;
(4)对伤者进行现场急救并向临床工作者提出处理建议;
(5)对公众、媒体和决策者提供建议;
(6)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第五章  铁路客运安全监督与评估 课题 铁路客运安全监督与评估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11-30
2014-12-07

4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铁路客运安全监督 
2、铁路客运安全评估  
核心能力 1、铁路客运安全监督 
2、铁路客运安全评估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本章是重点章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的把握铁路安全监督与评估,因此本章节用了4课时,使得学生对于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的监察体制、职责、权利以及服务质量问题分类与定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熟悉铁路客运安全评估依据原则以及方法,掌握评估的主要内容程序。
需注意问题:
概念容易混淆,需注意强调。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旅客发生越站时怎么办?
 发生旅客滥用紧急制动阀怎么办?
车票发生重号怎么办?
列车运行中空调发生故障怎么办?
列车发生晚点怎么办?
车内严重超员时怎么办?
到站停车,两侧都无站台怎么办?
2、回答思考题
3、新课讲授
        第一节  铁路客运安全监督
一、分级监督监察
二、客运监察职责与权利
1、客运监察的职责
2、客运监察的权利
三、服务质量问题分类与定性
1、服务质量分类
(1)服务质量不良反映
(2)服务质量一般问题
(3)服务质量严重问题
(4)服务质量重大问题
2、服务质量问题性质
四、罚则
对服务质量问题的处罚,坚持实事求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处罚种类为通报批评、罚款和行政处分。
五、监察与处理程序
填发的“客运质量监督监察记录”,一式两份。一份交被检查单位,一份自存。被检查的单位在15日内按要求逐级上报查处结果和整改措施。
填发“客运服务质量问题处罚决定书”,一式四份。一份交责任单位,一份自存,一份交同级财务部门,一份交责任单位上级(铁路局)客运职能部门。责任单位(责任者所在单位)要在15日内按要求逐级上报查处结果和整改措施至实施检查部门,并将罚款按照“处罚决定书”要求汇交财务部门运营财务账户,财务部门收到罚款后列“营业外收入”。逾期不交的,逾期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
六、附则
 
 
 
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铁路客运安全概论
  第六章  铁路客运系统安全分析 课题 铁路客运系统安全分析 课型 理论课
授课班级 13级三年制高铁班 授课
时间
2014-12-11
2014-12-18

4课时 授课教师 靳迎利
学习目标 专业能力 1.了解铁路安全系统分析;
2.掌握现场调查分析法、因果图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
 
核心能力 掌握铁路客运系统安全分析
教学对象分    析 1、教学对象是2013级三年制高铁乘务专业,55人。
2、该班学生已经学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乘务心理学》等课程,具备服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门课《铁路客运安全概论》的学习,将铁路客运安全管理、铁路客运安全风险控制、铁路客运安全应急处置等学科知识提炼归结,加强学生关于安全的教学时段,增强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讲解讲授,小组讨论,图片展示,画图分析等
 
教学回顾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铁路客运系统安全分析的特点,能理解掌握现场调查分析法、因果图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这四类分析方法。
需注意问题:
课外理论知识的补充需增多。
 
                 
 
 
教研室主任审签:                                 年   月   日
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回顾上节课内容:
客运监察职责与权利?
服务质量问题分类与定性?
处罚的原则和种类都有哪些?
2、回答思考题
3、新课讲授
        第一节  铁路客运安全分析概述
一、铁路客运安全系统分析
二、运输安全系统评价
三、运输安全系统管理
        第二节  现场调查分析法
一、什么是现场调查分析法
二、现场调查法的主要工作程序
1、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编制调查表,预先确定需要咨询的一些问题,尽量避免忽略、遗漏某些重要事项。
风险调查表主要有3种:事实调查表,回答问题检查表,责任检查表
2、现场调查和访问
3、调查报告
二、现场调查法识别风险的优缺点
         第三节  因果图分析法
因果图分析法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于1953年首次提出的。
因果图法是用于分析风险事故与影响风险事故原因之间关系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因果图的绘制
1、确定风险事故
2、将风险事故绘在图纸的右侧,从左至右画一个箭头,作为风险因素分析的主骨,接下来将影响结果的主要原因作为大骨,即风险识别的第一层次原因
3、用中骨列出影响大骨的原因,作为风险分析的第二层次原因;用小骨列出影响中骨的原因,作为风险的第三层次原因,依此类推。
4、根据影响风险事故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将对风险事故产生显著影响的重要因素标示出来,有助于识别导致风险事故的原因。
5、记录必要的相关信息。
二、绘制因果图的注意事项
1、重要原因不遗漏
2、确定原因应尽可能具体
3、风险事故的因果图需要根据结果分别绘制
4、因果图的验证
三、因果图法的缺点
四、因果图法分析实例
        第四节   安全检查分析法
一、安全检查表概述
1、安全检查表的含义
2、安全检查表的内容及要求
(1)安全检查表的项目及要求
(2)安全检查表采用的方式
(3)检查依据
3、安全检查表的分类
(1)运输设备、机械装置、设施定期安全检查表
(2)铁路运输生产用安全检查表
(3)消防用安全检查表
(4)专业性安全检查表
(5)设计审查用安全检查表
4、安全检查表的有点
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
1、编制方法
(1)经验法
(2)分析法
2、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步骤
(1)确定被检查对象
(2)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被分析的系统
(3)调查不安全因素
(4)搜集与系统有关的规范、标准、制度等。
(5)明确规定的安全要求
(6)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确定编制方法,编制安全检查表
(7)通过反复使用,不断修改、补充改善
3、安全检查表的格式
(1)标明安全检查表的名称和被检查系统名称、检查日期、检查者等
(2)顺号、检查项目、检查结果、整改措施等。
4、应注意的问题
三、安全检查表编制实例
见教材表6-1
           第五节   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是系统安全分析中最重要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
一、事故树分析方法的特点
1、是一种图形演绎方法,是故障事件在一定条件下的逻辑推理方法
2、能对导致灾害或功能的各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做出全面、简洁和形象的描述,为改进设计、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依据。
3、不仅可以分析某些元、部件故障对系统的影响,而且能对七进行分析。
4、可作为定性评价,也可定量计算系统的故障率以及可靠参数
5、事故树是图形化的技术资料,具有直观性
二、事故树分析的程序
1、熟悉系统
2、调查事故
3、确定顶上事件
4、确定目标
5、调查原因时间
6、画出事故树
7、定性分析
8、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
9、进行比较
10、定量分析
三、事故树的编制过程
1、确定顶上事件
2、调查或分析造成顶上事件的各种原因
3、画事故树
4、认真审定事故树
四、事故树编制实例
 
 
 

返回
Baidu
sogou
Baidu
sogou